首页 > 诗词歌赋 > 诗词知识 >

成语“苟延残喘”该如何理解呢?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?

  【成语】: 苟延残喘

  【拼音】: gǒu yán cán chuǎn

image.png

  【解释】: 苟:暂且,勉强;延:延续;残喘:临死前的喘息。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。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。

  【成语故事】:

  明朝有这样一个寓言:东郭先生赶着一头驴去中山地区谋求官职,路上遇见一只被打伤、正受到追赶的狼。狼伸着头,摆动着尾巴,苦苦哀求说:“先生是愿意救助世间万物的,请让我躲在您装书的布袋里,使垂危的生命暂且得到延续吧(原文是‘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喘乎’)”。

  东郭先生看着狼可怜的样子,就答应了它的请求,使它躲过了猎人的追捕。

image.png

  谁知危险过去后,狼马上显出了原来的本相。它挥舞着爪子,扑向东郭先生,要吃掉他!

  正在这时,来了一个老农。东郭先生和狼向老农诉说了经过,请老农裁判。老农想了一计,就用计引诱恶狼重新进入布袋,帮助东郭先生杀死了这只恶狼。由这寓言引出了一个词叫“中山狼”,往往用它比喻那种忘恩负义、得势就猖狂的坏人。

  成语“苟延残喘”也是由这寓言来的。“苟”,是苟且、暂且的意思;“延”是延续;“残喘”是临死前的喘息。一般用它表示暂且勉强地活下去。

上一篇:陆游年过七旬写的一首诗,蕴含很深刻的哲理

下一篇:李清照晚年写梅花的词,读完令人感伤不已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