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诗词歌赋 > 诗词知识 >

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

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

  (一) 螳螂捕蛇

  张姓者,偶行溪谷,闻崖上有声甚厉。寻途登觇①,见臣蛇围②如碗,摆扑丛树中。以尾击树,树枝崩折。反侧倾跌③之状,似有物捉制之。然审视殊无所见,大疑。渐近临之,则一螳螂据顶上,以刺刀攫④其首,攧⑤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视额上革肉⑥,已破裂云⑦。

  (摘自《聊斋志异》)

  注释:①觇(zhān):探看②围:这里指蛇的身围。③反侧倾跌:形容蛇挣扎的样子。④攫:抓住,钳制。⑤攧(diān):甩脱。⑥革肉:皮肉⑦云:句末助词。

  1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临( ) 则( ) 去( ) 竟( )

  2、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

  然审视殊无所见

  译句:

  3、用“/”给文中划波浪线处划分两处朗读节奏。

  闻崖上有声甚厉。

  4、读了本文后,你有何感触?

  (二) 宋人酤酒

  宋人有酤①酒者,升概②甚平,遇③客甚谨,为酒甚美,县帜甚高著,然不售,酒酸。怪其故,问其所知长者杨倩。倩曰:“汝狗猛邪?”曰:“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?”曰:“人畏焉。或令孺子怀钱,挈④壶瓮而往酤,而狗迓⑤而龅⑥之,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。”

  (摘自《韩非子》)

  注释:①酤:通“沽”,有“买”“卖”二义,视语境而定。②升概:升是古代量器,概是刮平升、斗的木棍或木片。③遇:招待。④挈:携带。⑤迓:迎。⑥龅:咬。

  1、根据注释①,视语境判断“酤”到底为“买”还是“卖”之义?

  (1)宋人有酤酒者 (2)挈壶瓮而往酤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县( ) 著( ) 怪( )

  3、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。

  或令孺子怀钱

  译文:

  4、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地方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问其所知长者杨倩。

  5、根据文章内容,你认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( )

  A、全文采用隐喻的手法。“宋人”比喻诸侯国君;“狗”暗指在国君手下办事的一些坏人;“孺子”泛指报效无门的士人,也是作者的自况。

  B、这是一篇游说文字,目的在于打动击国君,重用象作者那样愿意为国效命的士人。

  C、文章开头以排比句式,对“宋人”作了一番美化,称颂他办事公道,待人有礼,又有求贤治国的好愿望,想以此博得国君的好印象。

  D、文中指出国君不能实现自己抱负的原因——猛狗当道,致使人们不敢问路,借以感悟国君应该:亲小人,远贤臣。

  (三) (已用) 蝙蝠

  凤凰①寿,百鸟朝贺,唯蝙蝠不至。凤责之曰:“汝居吾下,何倨傲乎?”蝠曰:“吾有足,属于兽,贺汝何用?”一日,麒麟②生诞,蝠亦不至。麟亦责之。蝠曰:“吾有翼,属于禽,何以贺与③?”麟凤相会,语及蝙蝠之事,互相慨叹曰:“如今世上恶薄④,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,真个无奈他何。”

  (摘自《笑府》)

  注释:①凤凰:传说中的神鸟。②麒麟:传说中的神兽。③与:同“欤”。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。④恶薄:风气败坏,不淳厚。

  1、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三处朗读节奏。

  如今世上恶薄,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,真个无奈他何。

  2、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如今世上恶薄,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,真个无奈他何。

  3、文中说:“麟凤相会。语及蝙蝠之事”,请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。

  4、请猜猜“何以贺与”中“何以”是什么意思?( )

  A、即“以何”,拿什么 B、为什么

  C、即“以何”,凭什么 D、什么

  5、你认为作者写蝙蝠意在让我们知晓它似兽非兽、似禽非禽吗?

  (四) 郗超

  郗超①与谢玄②不善。苻坚将问晋鼎③,既已狼噬梁歧,又虎视淮阴矣。于时朝议遣玄北讨,人间颇有异同之论,唯超曰:“是必济事。吾尝与其在桓宣武④府,见使才皆尽,虽履屐⑤之间,亦得其任,以此推之,容⑥必能立勋。元⑦功既举,时人咸叹超之先觉,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。

  注释:①郗超:东晋大臣。②谢玄:东晋名将。③苻坚将问晋鼎:苻坚,北方氏族首领。将问晋鼎,将要进攻东晋。④桓宣武:东晋大臣桓温,死后追称“宣武”。⑤履屐(lǚ jì):鞋子和木屐,比喻细小的事情。⑥容:估量。⑦元:大。

  1、给文中划线句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时人咸叹超之先觉……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善( ) 是( ) 济( ) 举( )

  3、请选择下面两个加点词语的正确义项。

  (1)既已狼噬梁歧( )

  A、用狼吞吃 B、把狼吞吃 C、像狼似的吞咬 D、狼吃了

  (2)入虎视淮阴矣( )

  A、虎虎地看着 B、像老虎一样地盯着 C、老虎看着 D、虎视眈眈

  4、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。

  (1)见使才皆尽……

  (2)重其不以爱憎匿善

  5、你对郗超这个人怎么看?

  (五) 空桑生李

  南顿①张助②于田中种禾,见李核,意欲持去,顾见空桑中有土,因植种,以余浆③溉灌,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,转相告语。有病目痛者息阴下,言:“李君令我目愈,谢以一豚④。”目痛小疾亦行自愈。众犬吠声,因盲得视,远近翕赫⑤,其下车骑常数千百,酒肉滂沱⑥。间一岁余,张助远出来还,见之惊云:“此乃何神,乃我所种耳。”因就斫⑦之。

  (摘自《风俗演义》)

  注释:①南顿:地名。②张助:人名。③余浆:浇灌庄稼剩下的.水。④豚(tún):猪。⑤翕赫:全都震惊起来。⑥滂沱:形容雨下得很大。这里指树旁摆满了酒肉。⑦斫:砍。

  1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顾( ) 令( ) 间( ) 就( )

  2、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(1)目痛小疾亦行自愈。(两处)

  (2)其下车骑常数千百。(一处)

  (3)张助远出来还。(一处)

  3、根据大意,请猜猜下面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。

  (1)见“李核,意欲持去”中“李核”指( )

  A、人名 B、一种东西 C、李子的核 D、李子

  (2)“顾见空桑中有土,因植种”中“空桑”指( )

  A、枯空的桑树 B、空着的桑地 C、空心的桑叶 D、指一种东西

  4、翻译文中划 的句子。

  众犬吠声,因盲者得视

  5、读后你有何感触呢?

  (六) 捋须钱

  张崇①帅庐州②,好不为法,士庶苦之。尝入觐③江都④,庐人幸其改任,皆相谓曰:“渠伊⑤必不复来矣!”崇来计口征“梁伊钱”。明年再入觐,盛有罢府⑥之议,不敢指实⑦,道路相见,皆捋须为庆。崇归,又征“捋须钱”。尝为伶人⑧所戏。一伶假为人死有谴当作水族⑨者,阴府判曰:“焦湖⑩百里,一任作獭11。”崇大惭。

  (摘自《南唐近事》)

  注释:①张崇:一贪官名。②庐州:古地名。③觐:朝见皇帝。④江都:地名,即今日扬州。⑤渠伊:他,指张崇。⑥罢府;罢官。⑦指实:彼此都不敢提起张崇将被罢官的传闻。⑧伶人:旧时的说唱艺人。⑨水族:生活于水中的动物。⑩焦湖:巢湖,今安徽合肥东面。11獭:水獭性贪,喜吃鱼。

  1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苦( ) 幸( ) 明年( ) 大( )

  2、请猜猜“张崇帅庐州”“帅”应为何义?

  3、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崇来计口征“梁伊钱”。

  4、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。

  一伶假为人死有谴当作水族⑨者……

  5、请用文中原话答题。

  文章概述了张崇的为人: ;又以 、 为例,写出了他的贪暴;结尾又以 性残嗜鱼为例,对张崇之流的劣迹,加以无情的鞭挞,突出了主题。

  (七) 盲人堕桥

  有盲子道涸①溪,桥上失坠,两手攀楯② ,兢兢③握固,自分④失手必堕深渊已。过者告曰:“毋怖,第放下,即实地也。”盲子不信,握楯长号,久之,力惫,失手坠地。乃自哂⑤曰:“嘻!蚤知即实地,何久自苦耶?”

  夫大道⑥甚夷,沈空守寂⑦,执一隅⑧以自矜严者,视此省哉!

  注释:①涸:水干了。②楯:栏杆。③兢兢:战战兢兢,害怕的样子。④自分:自料。⑤哂:嘲笑。⑥大道:公认的道理。⑦沈空守寂:即拘泥固守不切实际的想法。沈同“沉”。⑧隅:角落。

  1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固( ) 乃( ) 蚤( ) 省( )

  2、猜猜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。

  (1)“有盲子道涸溪”中“道”义应为( )

  A、道路 B、说 C、经过 D、道理

  (2)“自分失手必堕深渊已”中“已”义应为( )

  A、已经 B、通“矣”了 C、通“以”以为 D、不译

  (3)“毋怖,第放下,即实地也”“第”义应为( )

  A、只要 B、首先 C、如果 D、同“弟”

  3、给文中划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(1)自分失手必堕深渊已。

  (2)执一隅以自矜严者……

  4、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。

  盲子不信,握楯长号,久之,力惫,失手坠地。

  5、文中有一句刻画了盲子当时嘻笑之神情,且流露出在受了一场虚惊后,自感安全的庆幸心理,这句话是: 。

  6、读了此文后,你有何体会?

  (八) 钟弱翁

  钟弱翁①所至,好贬驳榜额②字画,必除去之,出新意,自立名为重书之。然书实不工③,人皆苦之。尝过庐陵④一山寺,有高阁壮丽。弱翁与僚属部曲⑤拥立,望其榜曰;“定惠之阁”,旁题姓名漫灭⑥。弱翁放意称谬,使僧梯取之,拂拭就视,乃鲁围颜真卿书。弱翁顾谓客曰:“似此字画,何不刻石?”即令刻石,传者以为笑。

  (摘自《宋人轶事汇编》)

  注释:①钟弱翁:人名。②榜额:即匾额。③工:善、精。④庐陵:古郡名,今江西吉安。⑤僚属部曲:幕僚下属,亲信士卒。⑥漫灭:模糊、剥蚀。

  1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苦( ) 梯( ) 就( ) 顾( )

  2、请猜猜下列句中加点字或词的含义。

  “……好贬驳榜额字画……”中“贬驳”意思是( )

  A、贬低反驳 B、贬斥 C、驳斥 D、褒贬和(hè)驳

  3、给文中划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(1)自立名为重书之。

  (2)旁题姓名漫灭。

  4、文中说“传者以为笑”,“笑何事呢?你能概括性地说出来吗?

  5、钟弱翁的可笑之处在哪?请说说。

  (九) 掩黑显白

  有二娼妓,一妓牙齿生得乌黑,一妓牙齿生得雪白,一欲掩显,一欲显白。有人问齿黑者姓甚,其妓将口谨闭,鼓一鼓,在喉中笑应“姓顾”。问多少年纪,又鼓起腮答“年十五”。问能甚的,又在喉中答“会敲鼓”。又问齿白者何姓,其妓将口一呲,笑答“姓秦”。问青春几岁,口又一呲①,答“年十七”。问会作甚么事,又将口一大呲,白齿尽露,说道“会弹琴”。

  今人略有坏事,就多方遮掩;略有好事,就逢人卖弄。如此二娼者,正自不少②。

  (摘自《笑得好》)

  注释:①呲:裂嘴露牙。②正自不少:真是不少。

  1、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(1)一妓牙齿生得乌黑……

  (2)一欲显白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掩( ) 显( ) 甚( ) 应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。

  今人略有坏事,就多方遮掩;略有好事,就逢人卖弄。

  4、谈谈你读了此文后的感受。

  (十)

  ①

  褒姒不好笑,幽王欲其笑万方,故不笑。幽王为烽燧大鼓,有寇至则举烽火。诸侯悉至,至而无寇,褒姒乃大笑。幽王说之,为数举烽火。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。

  ②

 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,用事,国人皆怨。石父为人佞巧,善谀好利,王用之,又废申后,去太子也。申侯怒,与缯、西夷犬戎攻幽王。幽主举烽火征兵,兵莫至。遂杀幽王骊山下,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,是为平王,以奉周祀。

  1、文中划线句①应如何划分朗读节奏呢?

  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悉( )至 幽王说( )之,为数( )举烽火

  3、分析“去”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( )

  A、又废申后,去太子也。 B、虏褒姒,尽取周赂而去。

  C、委而去之(城郭)…… D、西蜀之去南海,不知几千里也。

  4、翻译文中划波浪划的句子。

  5、文中划线②说“兵莫至”,为什么会这样呢?请用概括性的话语说说。

  6、读了此文,你想说些什么呢?

  (十一)

  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,申法令。乃阴与赵高谋曰:“大臣不服,官吏尚强,及诸公子必与我争,为之奈何?”高曰:“臣固愿言而未敢也。光帝之大臣,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,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。今高素小贱,陛下幸称举,令在上位,管中事。大臣鞅鞅,特以貌从臣,其心实不服。今上出,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,上以振威天下,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。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,愿陛下遂从时毋疑,即群臣不及谋。明主收举馀民,贱者贵之,贫者富之,远者近之,则上下集而国安矣。”二世曰:“善”。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,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,无得立者,而六公子戮死于杜。公于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,议其罪独后。二世使使令将闾曰:“公子不臣,罪当死,吏致法焉。”将闾曰:“阙廷之礼,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;廊庙之位,吾未尝敢失节也;受命应对,吾未尝敢失辞也。何谓不臣?愿闻罪而死。”使者曰:“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。”将闾乃仰天大呼天者三,曰:“天乎!吾无罪!”昆弟①三人皆流涕拔剑自杀。宗室振恐。群臣谏者以为诽谤,大吏持禄取容,黔首②振恐。

  [注释]:①昆弟:兄弟。②黔者:平民、百姓。

  1、给文中划线处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。

  臣不得与谋奉书从事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阴( ) 固( ) 特( )

  3、分析下列加点字字用法,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( )

  A、贱者贵之 B、贫者富之

  C、远者近之 D、上下集而国安

  4、翻译文中划线句子。

  上以振威天下,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。

  5、文中说将闾昆弟三人“不臣,罪当死”,你认为呢?

  6、读了此文,你想说些什么呢?

  (十二)

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倚船待,谓项王曰:“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,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”项王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乃谓亭长曰:“吾知公长者。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”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短兵接战。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项王身亦被十余创,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,曰:“若非吾故人乎?”马童面之,指王翳曰“此项王也。”项王乃曰:“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”乃自刎而死。王翳取其头,余骑相蹂践争项王,相杀者数十人。最其后,郎中骑杨喜,骑司马吕马童,郎中吕胜、杨武,各得其一体。五人共会其体,皆是……

  1、给文中划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。

 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?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纵( ) 王( ) 兵( ) 顾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波浪线句子。

 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,邑万户,吾为若德。

  4、从文中内容看,项羽可否渡过乌江?为何他不渡呢?请概括性地说说。

  5、读了此文后,你想说些什么呢?

  (十三)

  五年,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,与项羽决胜垓下。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。孔将军居左。费将军居右。皇帝在后。绛侯、柴将军在皇帝后。项羽之卒可十万。淮阴光合,不利,却。孔将军、费将军纵,楚兵不利。淮阴侯复乘之,大败垓下。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,以为汉尽得楚地,项羽乃败而走,是以兵大败。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,斩首八万。遂略定楚地。鲁为楚坚守不下。汉王引诸侯兵北,示鲁父老项羽头,鲁乃降。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。

 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……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将( ) 可( ) 却( ) 示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遂略定楚地

  4、“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,以为汉尽得楚地……”其实可归纳为一个成语“ ”

  5、高祖(刘邦)、项羽,你一定知道与其相关的诗句或故事吧!请任取其一,说说!

  (十四)

  吕太后者,高祖微时妃也,生孝惠帝、女鲁元太后。及高祖为汉王,得定陶戚姬,爱幸,生赵隐王如意。孝惠为人仁弱,高祖以为“不类我”,常欲废太了,立戚姬子如意,“如意类我”。戚姬幸,常从上之关东,日夜啼泣,欲立其子代太子。吕后年长,常留守,希见上,益疏。如意立为赵王后,几代太子者数矣。赖大臣争之,及留侯策,太子得毋废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立戚姬子如意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微( ) 类( ) 之( ) 希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。

  如意立为赵王后,几代太子者数矣。

  4、下列四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两项( )

  A、得定陶戚姬,爱幸,生赵隐王如意。 B、戚姬幸,常从止之关东……

  C、及高祖为汉王…… D、赖大臣争之,及留侯策,太子得毋废。

  5、高祖立废太子的标准是什么呢?你觉得高祖的哪种做法对呢?能否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说说呢?

  (十五)

  晋景公之三年,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。初,赵盾在时,梦见叔带持要而哭,甚悲;已而笑,拊手且歌。盾卜之,兆绝而后好。赵史援占之,曰:“此梦甚恶,非君之身,乃君之子,然亦君之咎。至孙,赵将世益衰。”屠岸贾者,始有宠于灵公,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,将作难,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,遍告诸将曰:“盾虽不知,犹为贼首。以臣弑君,子孙在朝,何以惩罪?请诛之。”韩阙曰:“灵公遇贼,赵盾在外,吾先君以为无罪,故不诛。今诸君将诛其后,是非先君之意。而今妄诛。妄诛谓之乱。臣有大事而君不闻,是无君也。”屠岸贾不听。韩阙告赵朔趣亡。朔不肯,曰:“子必不绝赵祀,朔死不恨。”韩厥许诺,称疾不出。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,杀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,皆灭其族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,共三处。

  非君之身,乃君之子,然亦君之咎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要( ) 是( ) 趣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兆绝而后好。

  4、屠岸贾是如何作难赵家的,能概括性地说说吗?

  5、“赵盾之梦”“赵质之卜”“赵史援之占”,你信吗?那你是如何看的呢?

  6、韩厥、赵朔、屠岸贾,性格各异,鲜明突出。请任选其一,略表自己的看法。

  (十六)

  (1)孔子学鼓琴师襄子,十日不进。师襄子曰:“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已习其曲矣,未得其数也。”有间,曰:“已习其数①,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未得其志②也。”有间,曰:“已习其志,可以益矣。”孔子曰:“丘未得其为人也。”有间,有所穆然深思焉,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。曰:“丘得其为人,黯然而黑,几然而长,眼如望羊,如王四国,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!”师襄子辟席再拜,曰:“师盖云《文王操》也。”

  (2)孔子迁于蔡三岁,吴伐陈。楚救陈,军于城父。闻孔子在陈、蔡之间,楚使人聘孔子。孔子将往拜礼,陈蔡大夫谋曰:“孔子贤者,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。今者久留陈、蔡之间,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。今楚,大国也,来聘孔子。孔子用于楚,则陈、蔡用事大夫危矣。”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国孔子于野。不得行,绝粮。从者病,莫能兴。孔子讲诵弦歌不衰。子路愠见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孔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③矣。”

  [注释:①数:技艺 ②志:志向 ③滥:越轨]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共三处。

  孔子迁于蔡三岁……楚使人聘孔子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益( ) 间( ) 再( )

  3、根据文段内容,补充完整括号内的所缺内容。

  ( )不得行,( )绝粮。

  4、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也。

  5、文段(1)、(2)的主要内容,请各用一句概括性话语概括。

  6、你能从文段(1)、(2)内容中悟出一些道理吗?

  (十七)

  卫皇后字子夫,生微矣。盖其家号曰卫氏,出平阳侯邑。子夫为平阳主讴①者。武帝初即位,数岁无子。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余人,饰置家。武帝祓②霸上还,因过平阳至。主见所侍美人,上弗说。既饮,讴者进,上望见,独说卫子夫。是日,武帝起更衣,子夫侍尚衣轩中,得幸。上还坐,欢甚,赐平阳主金千斤。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。子夫上车。平阳主拊其背曰:“行③矣,强饭,勉之!即贵,无相忘。”入宫岁余,竟不复幸。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,斥出归之。卫子夫得见,涕泣请出。上怜之,复幸,遂有身,尊宠日隆。召其兄卫长君、弟青为侍中。而子夫后大幸,有宠,凡生三女一男。

  初,上为太子时,娶长公主发为妃。立为帝,妃立为皇后,姓陈氏,无子。上之得为嗣,大长公主有力焉,以故陈皇后骄贵。闻卫子夫大幸,恚,几死者数矣。上愈怒。陈皇后挟妇人媚道,其事颇觉,于是废陈皇后,而立卫子夫为皇后。

  注释:①讴:唱歌 ②祓:古时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。也泛指扫除。③行:出嫁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。

  子夫为平阳主讴者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微( ) 说( ) 因( )

  3、翻译文中划线句子。

  (1)强饭,勉之!即贵,无相忘。

  (2)闻卫子夫大幸恚,几死者数矣。

  4、事出皆有因,请概括说出“陈皇后骄贵”“卫子夫得宠”的各自原因。

  5、对陈皇后、卫子夫,你有何评价呢?能联系文中内容说说吗?

  (十八)

  良(张良)尝闲从容步游下邳记上,有一老父①,衣褐,至良所,直②堕其履圮下,顾谓良曰:“孺子,下取履!”良鄂然,欲殴之。为其老,强忍,下取履。父曰:“履我!”良业为取履,因长跪履之。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良殊大惊,随目之,父去里所③,复还,曰:“孺子可教矣。后五日平明④,与我会此。”良因怪之,跪曰:“诺。”五日平明,良往。父已先在,怒曰:“与老人期,后,何也?”去,曰:“后五日早会。”五日鸡鸣,良往。父又先在,复怒曰:“后,何也?”去,曰:“后五日复早来。”五日,良夜未半往。有顷,父亦来,喜曰:“当如是。”出一编书,曰:“读此则为王者师矣。后十年兴⑤。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,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。”遂去,无他言,不复见。旦日视其书,乃《太公兵法》也。良因异之,常习诵读之。

  注释:①老父:年老的男子,犹老丈。②直:恰当、恰好。③里所:里许,犹言约摸一里路。④平明:刚天亮的时候。⑤兴:发作,犹言应验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直堕其履圮下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顾( ) 鄂然( ) 业( ) 期( )

  3、下面加点的字,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( )

  A、衣褐,至良所…… B、履我……

  C、……随目之。 D、良因异之……

  4、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父以足受,笑而去。

  5、文中张良“下取履”的原因是 。

  6、读了此故事,你有何启示?

  (十九)

  汉六年,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。高帝问诸将,诸将曰:“亟发兵坑竖子耳。”高帝默然。问陈平,平固辞谢,曰:“诸将云何?”上具告之。陈平曰:“人之上书言信反,有知之者乎?”曰:“未有。”曰:“信知之乎?”曰:“不知。”陈平曰:“陛下精兵孰与楚?”上曰:“不能过。”平曰:“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?”上曰:“莫及也。”平曰:“今兵不如楚精,而将不能及,而举兵攻之,是趣之战也,窃为陛下危之。”上曰:“为之奈何?”平曰:“古者天子巡狩,会诸侯。南方有云梦,陛下弟出伪游云梦,会诸侯于陈。陈,楚之西界,信闻天子以好出游,其势必无事而效迎谒。谒而陛下因禽之,此特一力士之事耳。”高帝以为然,乃发使告诸侯会陈:“吾将南游云梦。”上因随以行。行未至陈,楚王信果郊迎道中。高帝豫具武士,见信至,即执缚之,载后车。信呼曰:“天下已定,我固当烹!”高帝顾谓信曰:“若毋声!而反,明矣!”武士反接①之。遂会诸侯于陈,尽定楚地。还至洛阳,赦信以为淮阴侯,而与功臣剖符定封②。

  注释:①反接:即面缚,把两手反捆在背后。②剖符定封:封功臣时,把功状写在符券之上,剖为两半,半藏宗庙,半给功臣,以为取信。故云“剖符定封”。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。

  亟 发 兵 坑竖子 耳。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字。

  固( ) 具( ) 特( )

  3、下面加点的字,其中是通假字的两项是( )

  A、……是趣之战也(促使) B、陛下弟出伪游云梦(只)

  C、两陛下因禽之(抓住) D、高帝豫具武士(预备)

  4、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。

  (1)精兵孰与楚?

  (2)若毋声!而反,明矣!

  5、你能概括地说出陈平的“擒信”之法吗?

  6、读了此文后,你对陈平这个人物评价评价吧!

  (二十)

  管仲夷吾者,颍上人也。少时常与鲍叔牙游,鲍叔知其贤。管仲贫困,常欺鲍叔,鲍叔终善遇之,不以为言。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,管仲事公子纠。及小白,立为桓公,公子纠死,管仲囚焉、鲍叔遂进管仲。

  管仲既用,任政于齐,齐桓公以霸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管仲之谋也。

  管仲曰:“吾始困时,尝与鲍叔贾①,分财利多自与,鲍叔不以我为贪,知我贫也。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,鲍叔不以我为愚,知时有利不利也。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,鲍叔不以我为不肖,知我不遭时也。吾尝三战三走,鲍叔不以我为怯,知我有老母也。公子纠败,召忽死之,吾幽囚受辱,鲍叔不以我为耻,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。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

  (注释:①贾:gǔ做买卖。)

  1、给下面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。

  鲍叔终善遇之……

  2、解释文中加点的字。

  及( ) 进( ) 以( )

  3、判别下面句中加点字有特殊用法的是( )

  A、不以我为愚 B、不以我为贪

  C、知我不羞小节 D、耻功名不显于天下

  4、根据文段(3)的内容,你能概括地说出管仲的经历吗?

  5、管仲、鲍叔之间,可不同于一般的友谊,你想如何评价呢?

上一篇:先府君行实文言文阅读

下一篇:《晏子使楚》文言文阅读题

相关推荐